界面新聞記者 | 趙孟
界面新聞編輯 | 劉海川
2025年4月25日,民政部官網發(fā)布《2025年1季度民政統(tǒng)計數據》顯示,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181萬對,離婚登記63萬對,結婚登記數量較2024年一季度進一步下降。
2024年一季度,全國結婚登記196.9萬對,離婚登記57.3萬對。相比之下,今年一季度結婚登記數減少了15.9萬對,離婚登記數則增加了5.7萬對。
長期追蹤結婚登記數據的人口學專家何亞福向界面新聞指出,結婚登記對數下降的原因包括年輕人數量下降、適婚人口男多女少、初婚年齡推遲、結婚成本過高、婚姻觀念改變等。從2014年至2022年,中國結婚登記對數連續(xù)9年下降。
值得注意的是,為鼓勵年輕人結婚,近年來多地啟動結婚登記“跨省通辦”試點,更有地方對結婚登記的夫妻發(fā)放金錢獎勵,其效果引發(fā)社會熱議。
七普數據顯示,中國80后、90后、00后存活人口分別為2.15億、1.78億、1.55億。以育齡女性數量為例,根據七普數據推算,2025年中國15-49歲女性數量比2020年減少1600多萬人,其中,2025年20-39歲女性數量比2020年減少1400多萬人。
其次是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,20-40歲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了1752萬人。這些結構性問題,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未來人口形勢的發(fā)展。
初婚年齡推遲也是重要原因。根據人口普查數據,2010年中國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25.75歲,女性為24歲;2020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上升到29.38歲,女性上升到27.95歲。
婚育觀念的改變也是重要原因。年輕一代對婚姻的態(tài)度從“必需品”轉向“可選項”。經濟不確定性、職業(yè)發(fā)展壓力及對個人自由的追求,使晚婚晚育,甚至不婚不育現(xiàn)象較為普遍。
2023年,結婚登記對數比上一年有所回升。何亞福解釋,受2020-2022年疫情影響,許多情侶選擇推遲婚期,導致2023年出現(xiàn)了補償性結婚潮。但2024年結婚登記下降,表明疫情后的補償效應已經趨于結束。2025年結婚數同比下降,意味著這一趨勢仍在持續(xù)。
2024年結婚登記比上一年減少157.6萬對,降幅為20.5%,是1980年以來結婚登記對數降幅最大的一年。結婚數下降的直接后果是出生人口下降。何亞福預測,因2024年結婚人數大幅下降,今年出生人口也將明顯下降,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跌破900萬。
近年來,為緩解青年婚育成本壓力,多地政府陸續(xù)出臺直接經濟激勵措施,通過“結婚紅包”“現(xiàn)金獎勵”等形式鼓勵初婚登記。
公開信息顯示,紹興市上虞區(qū)自2023年4月起,向所有在上虞登記的初婚夫婦發(fā)放價值1000元的“新婚禮包”,涵蓋消費券、體檢套餐及文旅優(yōu)惠;衢州市常山縣同年8月推出“早婚激勵”,對女方25周歲及以下、雙方均為初婚且至少一方為常山戶籍的夫婦,直接發(fā)放1000元現(xiàn)金獎勵。
2025年,浙江省政府進一步推動政策普惠化,在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若干措施》中明確鼓勵“發(fā)放結婚紅包、消費券”,并試點“婚登+文旅”融合服務,將婚姻登記與景區(qū)游覽、非遺體驗等場景結合,提升儀式感。
自2025年1月1日起,呂梁市對女方35周歲及以下、雙方均為初婚登記的夫婦,在登記窗口以現(xiàn)金紅包形式發(fā)放1500元獎勵。該政策將女性年齡作為核心指標,精準支持社會公認的“黃金婚育期”群體,體現(xiàn)政策對女性生育年齡窗口的關注。
廣州市白云區(qū)龍歸南嶺村近日出臺《初婚獎勵實施方案(試行)》,規(guī)定雙方或一方為本村戶籍股東成員的初婚夫妻,最高可申領4萬元獎勵。這是目前公開報道中獎勵金額最高的村級政策。該政策將集體經濟收益反哺于成員婚育,探索出“村集體主導、普惠性激勵”的新模式。
不過,輿論對“發(fā)錢鼓勵結婚”的反應不一。有人認為,結婚是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,不太可能因為政府的一些獎勵措施就輕易做出決定。還有一種觀點認為,與其發(fā)錢鼓勵結婚,不如加大生育補貼的力度,這對生育的刺激效果更為明顯。
何亞福說,多數發(fā)錢鼓勵結婚的金額,遠遠低于補貼生育的金額,因而“發(fā)錢鼓勵結婚”主要還是一種導向意義。到目前為止,出臺生育補貼的地區(qū),也遠遠多于發(fā)錢鼓勵結婚的地區(qū)。
但何亞福也指出,中國的生育現(xiàn)狀與歐洲國家不同,許多歐洲國家的非婚生子女比例超過50%,生孩子不一定要結婚;而中國的非婚生子女比例很低,絕大部分人口仍是婚內生育,生育與結婚密切相關,因而“發(fā)錢鼓勵結婚”,仍具有積極意義。
此外,為方便年輕人辦理結婚登記,滿足群眾異地辦理婚姻登記的需求,根據國務院授權,自2021年6月1日起,民政部在遼寧、山東、廣東、重慶、四川5?。ㄊ校┎渴痖_展了內地居民結婚和離婚登記“跨省通辦”試點,在江蘇、河南、湖北武漢、陜西西安2省2市開展了內地居民結婚登記“跨省通辦”試點。在這些省份辦理婚姻登記不用返回原籍,可以就地辦理。
2023年6月1日起,結婚登記“跨省通辦”試點省份擴大到21個省份。據民政部最新數據,截至2025年3月底,全國累計辦理內地居民婚姻登記“跨省通辦”51.7萬對。
2025年5月10日,修訂后的《婚姻登記條例》實施,其中一條重要修改內容是,實行結婚登記“全國通辦”。何亞福指出,七普數據顯示,全國人戶分離人數已達4.9億,該政策對提高結婚登記的便利性具有一定作用,但作用有限,提高結婚率的關鍵是降低結婚成本和生育成本。